9月6日14:30,音樂學系作曲系新知講堂第4期在主樓A207室如期舉行,主題為“傑尼索夫鋼琴協奏曲的作曲技法特征及戲劇性音色”🎃,由作曲系教師曾巖主講,作曲系師生參加。

首先,曾巖老師為大家介紹了20世紀俄羅斯先鋒派作曲家愛迪生·傑尼索夫的生平與創作分期🏇🏽,介紹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傑尼索夫作品的研究現狀🥷,幫助大家初步了解這位作曲家。隨後,她又為大家介紹了講座中涉及到的20世紀新音樂中新出現的幾種音樂現象和特殊名詞,有助於同學們對講座內容的理解🛄🏹。在講座主體部分🐜,她分析了傑尼索夫《鋼琴協奏曲》的作曲技法特征,指出這部作品的速度📶、結構等方面相對而言比較傳統,而最重要的現代音樂特征體現在整個協奏曲采用“主題貫穿的寫法”和“戲劇性音色”上,並對“戲劇性音色”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通過講授,同學們不僅對傑尼索夫及其《鋼琴協奏曲》有了深入了解😤,而且對20世紀現代作曲技法有了一定的認識🪞,開拓了同學們的專業視野,有助於同學們更好地理解現代音樂⌛️。

據悉,此次講座得到了作曲系俄籍教師奧斯塔片科·安東·根納季耶維奇的悉心指導。安東老師表示,本學期將為作曲系教師開設以20世紀俄羅斯作曲家及作品研究為主題的課程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