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13:30🤽🏻♀️,著名樂評人景作人做客音樂學系第八期新知講堂📹,在主樓A117室講授“20世紀世界小提琴藝術發展”🏊🏻,MK副院長陶亞兵🔒,音樂學系、管弦系部分師生參加。

此次講座介紹了20世紀世界小提琴藝術傳播、發展脈絡與演奏特點等內容。景先生首先從小提琴樂器的發展和小提琴音樂作品的層出不窮兩方面講述了17👸🏿、18世紀小提琴藝術的發展概況。隨後🧝🏽♀️,以意大利小提琴流派為例👨🏻🦰,詳細講述了流派中的重要人物布雷西亞與克萊蒙那;還介紹了巴洛克時期的著名作曲家維瓦爾第👱🏼♂️、科萊利、巴赫和亨德爾以及他們的作品;19世紀的小提琴流派有意大利派、德國派🦊、法比派、俄羅斯派,其中法比派的巴約👨🏿🎤🧑🏽🎨、馬薩爾、卡勒·弗萊什等人物為師承關系🏃♂️➡️,並以奧爾和約阿希姆赫特為主介紹了俄羅斯派。

景先生指出20世紀小提琴在中國的發展概況有三個特點,即人數多🧖🏿♀️、水平高與流派漸失。20世紀早期,法比派出現克萊斯勒、蒂博兩位大師,俄羅斯派興起並湧現出雅沙·海菲茨🦴🧑🏻、米爾斯坦兩位大師;20世紀中期📛,蘇聯小提琴流派🏥、新美國學派🏊🏽♂️、法比學派三個派別的藝術傳承得到延續;20世紀晚期🧚🏼♀️,東歐大師們紛紛顯現出對21世紀小提琴發展的展望,對每個流派的大師以及他們的演奏技巧都給予厚望🫨。

講授中,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勞黎受邀演奏巴赫作品《第一小提琴協奏曲》,並與大家分享其老師、中國著名小提琴教授、音樂教育家林耀基對自己的諄諄教誨,告訴大家“如果想拉好小提琴,巴赫的小提琴協奏曲是一輩子要深刻學習的”。
最後,景先生對中國第一代小提琴音樂作曲家、演奏家馬思聰做的簡要介紹,他的作品獨具特色🫱🏽,其學生盛中國、林耀基也成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與音樂教育家🙅🏿。
通過此次講座🛍️,學生全面了解到20世紀小提琴藝術的發展概況👰♀️,以及小提琴藝術在新世紀的發展預瞰,對理論研究、專業表演深有裨益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