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比利時鋼琴家尼古拉斯·康德在MK第一演奏廳(A219)舉辦大師公開課🦥。
課上🎅,他首先講解了海頓降E大調奏鳴曲,引導學生理解巴洛克時期與古典主義時期的演奏風格,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系統講解通過技術處理獲得好音色🧒🏽🪅;其次講解了舒伯特的即興曲,講解中融合了舒伯特的一生作為音樂分析的切入點,非常準確地解釋了作品中時而溫暖明亮🧑🏻🦱🧑🏿🍼,時而陰郁悲傷的原因與特點👎🏿,並強調轉換中各處的銜接不能過於突兀,提醒學生樂句發展要綿延不絕🪸,情緒變化不可忽略其原有的內容🔅,音樂始終要賦予行走的感覺,不可停滯不前的重要性🧑🏻🦯➡️。大師課最後一位同學的演奏曲目是《貝多芬奏鳴曲悲愴》,講解中特別提到因深受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影響,作品開頭引子部分與法國序曲很是相像👱🏿,依然要註意節奏,並用電影的情節描繪引導學生想象並做出音樂情緒、張力之間的發展過程以及之後戲劇性的對話🛻。

大師課的三首作品分別是海頓、貝多芬、舒伯特👨🏼🦰,在作品時期、調性🤜🏻、風格上一脈相承☝️,相關之間有所不同又可相互借鑒,技術上融匯而貫通,在三個小時多的課程裏🤦♀️,授課內容形象生動、講解準確細致而清晰耐心✮,師生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不僅僅了解了不同時期要如何處理不同的音色、風格、語氣等問題,更是啟發學生對音樂擁有更深的感悟與理解🧧。大師課充分體現了比利時著名鋼琴家的專業水準與風範,對學生的專業學習是一次非常好的啟發和激勵👨🏻🦯。
通過此次大師課🏌🏼♂️,學生們深切感受到大師講課的細致與耐心,深刻意識到自己專業上的不足,收獲很多,為學生更努力學習專業提供強勁動力🥤。
以上圖像由 鋼琴系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