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講家鄉的故事 唱家鄉的歌”系列講座在MK体育主樓A220室拉開帷幕👩🏻🏬,首場講座邀請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會原副秘書長郭長海先生做客講授“哈爾濱幾歲了”↖️。

講座中🥰,郭老師分別講述哈爾濱建城史、哈爾濱地名及版圖、哈爾濱城史沿革👩🏽🏭。在哈爾濱建城史講述中,他分別講解了“中東鐵路說”“百年關道說”“金代說”“遼朝會寧州說”四種不同見解的具體內容🐝,並一一分析每種說法的真實性。在哈爾濱地名及版圖講述中,關於哈爾濱地名初始時間👇🏽,他講到,根據目前所查到的《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檔案》《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中關於哈爾濱地名的初始時間,大致可以推算到乾隆年間,而隨著歷史不斷的向前推進的研究,其初始時間也會有更新成果;關於哈爾濱地名的含義,他提出共有 “渡漁場說”🏄🏻♂️、蒙語“平地說”🤚🏻、滿語“打漁場說”🫲🏼、滿語“人名說”👱🏽♀️、滿語“鎖骨說”、滿語“貧寒小村說”、女真語“阿勒錦說”、滿語“哈勒費延說”🤾♀️、女真語“天鵝說”9種說法👳🏼,不同學說有不同依據,到目前為止還很難定論;隨後,他又介紹了 “大哈爾濱”“小哈爾濱”“小九寨” 在地圖上的區域範圍👩❤️👩。最後,他又概述了哈爾濱城史沿革,經考證🤿,“小哈爾濱”是歷史上最早的哈爾濱−−莫力街,哈爾濱地名出現已有250余年🦹🏼,若從遼朝會寧州算起,哈爾濱已有945年歷史。

本次講座是郭長海先生60余年關於哈爾濱歷史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師生們紛紛表示雖然長期生活在哈爾濱,卻對這座城市知之甚少🤌🏿,通過講座不僅加深了對哈爾濱的了解,更激發了深入研究哈爾濱的興趣♧。
據悉,“講家鄉的故事 唱家鄉的歌”系列講座由音樂學系黨支部承辦,是音樂學系哈爾濱城市學研究的開端,是黨建工作與教學、學科等中心工作融合的嘗試。
撰稿:音樂學作曲聯合黨總支 張海彬
攝影🎮: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崔如許